关灯
护眼
    第二次战役进行得相当成功,不仅歼灭了大批的敌人,还缴获了不少的重型装备。迫使联合国部队仓皇撤到三八线以南地区。

    6战一师在海军的帮助下,会同其余被击溃的部队匆匆在兴南港登船撤离,上演了一幕朝鲜版的“敦克尔克”大撤退。此战对6战一师的打击是相当的大,战斗减员加上寒冷疾病等因素,过一半的人员丢掉了性命,蒙受了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损失,如果不是美国空军的倾力协助,6战一师绝对难逃被歼灭的命运。

    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也让美军原本爆棚的信心一下子跌落到谷底,不得不主动提出了停战,但此时志愿军这边打得正顺风顺水,自然不肯歇手,后来又举行了第三、第四和第五次战役,将战线推进到了南朝鲜境内。

    不过随着战线的拉长,后勤补给也越来越困难,美军的空军力量占据了相当的优势,尽管年轻的人民空军奋勇参战。但毕竟数量远远低于对手,而且技战术水平也明显不是那些参加过二战的,拥有数千行小时的美国行员的对手,所以。志愿军空军只能有限度地保卫一些重要目标,漫长的运输线却无力兼顾。

    根据统计,每运送一吨物资到前线,往往会损失5吨,随着战斗的进行,前线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辎重,远远过了获得的补给,前线作战部队很快就陷入到弹尽粮绝的地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也无力将战线稳固下来。

    终于,在51年5月下旬,形势恶化了,志愿军不得不开始往后撤。

    美军则乘机展开了反攻,利用其快机动能力实施了穿插包围,企图将朝阳江以南的志愿军部队切断归路。当时的情况确实很危急,为了掩护大部队和后勤机关转移,杨思成奉命带着一百多名利剑大队的队员赶往金化东南方向的一个无名高地阻挡住敌人的进攻,为大部队的撤离争取时间。

    这个无名小高地恰好在公路地旁边,路的另一边是一条大河,公路仅够两辆汽车并排通过。

    敌人的追击度很快。杨思成他们经过强行军抵达无名高地的时候,他们的先头坦克部队已经差不多也要到了。远处美军坦克卷起漫天沙尘,气势汹汹地沿着公路杀了过来。

    “立即占据有利地形,火箭筒手准备!”杨思成果断命令道,经过这几次战役,志愿军充分体会到了美军坦克的压力,仅仅依靠手榴弹确实很难对付这些铁家伙,所以逐渐也配备了一些火箭筒。用于对付这些装甲目标,不过缴获的数量不是太多,杨思成现在手里也只有三具火箭筒。

    透过手中狙击步枪的瞄准器,他迅观察起敌人的情况来:打头的是并排行驶的两辆m26潘兴式中型坦克,为了驾驶方便,再加上暂时没有敌情。美军驾驶员直接把脑袋伸出了坦克,以获得更好的视野。

    “1组和2组火箭筒手集中火力攻击公路右边的坦克,第三组打左边的,尽量攻击对方的车身。”杨思成迅给火箭筒手分配了任务。同时将自己的步枪稳稳地端起来,瞄向了公路左边的那辆坦克的驾驶员。

    坦克快地接近了。在距离还有5o多米远的时候,杨思成沉稳地扣动了扳机。

    “砰!”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了宁静。行驶在最前面的左边那辆坦克的驾驶员脑袋被而至的子弹削掉了半边,一大蓬鲜血喷溅在冰冷的炮塔上。

    与此同时。火箭筒手也射出了肩上的火箭弹,“嘶”““嘶”““嘶”

    三火箭弹带着长长的尾焰快地扑向各自的目标,凶狠地撞击在坚固的装甲板上。

    这种缴获自美军的m2o型889毫米火箭筒配备的是装有954公斤混合炸药(黑索金和TnT各一半)的破甲弹,在头部引信碰撞上坦克装甲时,火箭弹瞬间就爆炸了。

    右边的那辆坦克同时遭到了两枚火箭弹的袭击。炽热的金属射流一下子就击穿了坦克侧边的装甲板。钻进了坦克炮塔,将里面的乘员全部杀死,继而高温引爆了坦克里面储存的弹药,坦克里面响起了一阵沉闷的爆炸声,接着一团团火焰从破损的地方冒了出来,坦克当场就趴了窝。

    左边的这辆坦克虽然只挨了一火箭弹。没有被当场击毁,但由于驾驶员已经被击毙,坦克失去了控制,在坦克右侧的副驾驶员兼前机枪手觉形势不妙,准备爬到坦克的左侧,接替被击毙的驾驶员将受伤的坦克驶离这个危险的地方。可刚一头,就被守株待免的杨思成侯了个正着,一子弹无情地将他击毙。

    失去了驾驶员的坦克继续轰鸣着一头撞上了山石,终于无奈地熄了火,两辆坦克横在公路中间,阻挡住了后续美军的去路。

    看到队长已经开了火,利剑大队的其他队员也不甘落后,纷纷端起自己的武器朝着小山坡下面的敌人扫去。

    美军后面的坦克赶紧朝着这个小山头开火,由于山头上树木茂密,为战士们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掩护,再加上这些队员都受过良好的训练,战斗经验又相当丰富,所以,美军一时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