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海耶没再说话,今天早上苏军狙击手的出现已经引起了他相当的警觉,他知道对面的苏联人有多恨和多怕他。

    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海耶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冲锋枪手,他在参加曼纳海姆第一道防线的惨烈战斗中,使用芬兰枪械大师拉哈提制造的m31“苏米”(“苏米”在芬兰语中意指芬兰,m31冲锋枪口径9毫米,配7o弹鼓,另有25和5o弹匣可选)式冲锋枪杀掉了接近2oo名正列队冲锋的苏军士兵。(这2oo名不计入海耶狙杀记录,实际上海耶目前为止已经干掉了第一的顶级杀人大师。)

    作为一个受到整个芬兰人民尊敬的“民族英雄”,海耶知道,一旦自己稍有不慎落入苏联人的陷阱被击毙,那对整个芬兰军队的士气和抵抗意志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凛冽的寒风中依稀传来一丝杀气,他略微不安地再度拿过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对面5oo米外的苏军营地,歌声依然在嘹亮地响着,篝火依然在顽强地燃烧着,火边的人依然在默默地静坐着。

    由于双方的距离比较远,再加上天很黑,唯一的光源只有那簇不断跳动着的火焰,海耶还是不能判断那是否是对方设置的一个陷阱,但他终于下定决心,在情况不明朗的时候决不开枪。

    海耶转身带着自己的小组默默地潜入夜幕的怀抱,回到了自己的营地。

    篝火渐渐地衰败了,火边的人还是静静地坐着,丝毫没有再往里面添加柴火的意思,火焰最后挣扎了几下,终于熄灭了,四周陷入一片黑暗。

    谢尔盖耶夫恼怒地制止了躲在雪墙后面还在卖力唱歌的苏军士兵,他转头对着杨思成不无抱怨地说道:“看吧,小子,我就能猜到对方是一定不会上当的,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如果是听我的,让这些真的士兵坐在火边,对方一定会上当,那咱们就能够收拾掉他了。”

    按照谢尔盖耶夫的布局,就是利用十多个苏军士兵作为诱饵,引诱海耶开枪暴露位置,然后他再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举收拾掉海耶,可杨思成坚决反对,他不能接受这种用无辜士兵充当诱饵的计策,尽管这些是与他毫不相干的苏联士兵。

    一向奉行“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谢尔盖耶夫决心让这个心慈手软的中国小子好好地学习下“慈不掌兵”的真谛,带着万分不愿,勉强同意了杨思成用假人代替真士兵的想法。

    谢尔盖耶夫冷笑着讥讽道:“哼,妇人之仁,只要能够完成任务,我管他死不死。”

    “或许他没有来呢?”杨思成辩解道。

    “他真的没有来吗?那你的战场直觉跑哪去了?我都很敏锐地感觉到一种莫明的威胁,只是无法锁定位置,难道你真的没有感觉?”谢尔盖耶夫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