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朝议。

    这天皇帝对先前留中不发,有关参劾王越的奏疏,终于做了一次正面回复。

    结果是王越被“夺职闲住”。

    朝堂上的王越没有太激烈的反应,因为他知道,这不过是对外的幌子,他马上要领命前去西北,兵部和都督府,乃至于三边各处的勋爵,都会配合他。

    只隐瞒了朝中文官。

    朝议结束之后,众大臣刚走出午门。

    谢迁道:“先前陛下有言在先,不会对王威宁彻查,怎今日却一反常态?”

    最能把握皇帝心思的文臣,自然就是内阁这三人。

    他们平时跟皇帝接触最多,也近乎是看着朱佑樘长大的,从朱佑樘为太子时,他们就开始研究这位看似怯懦储君的性格。

    李东阳摇摇头:“应不会只是夺职这么简单。若西北还有战事,陛下必定还会器重他的。”

    因为现在消息获取上并不对等,李东阳没法从眼前所得知的情况分析出皇帝的用意,只觉得皇帝不肯让王越离开京城,让其在京城闲住,多是想随时调用。

    ……

    ……

    乾清宫内。

    朱佑樘派人去将张周叫来,等把人叫到之后,连戴义、萧敬等人都没被允许留下,只留张周一人。

    他要跟张周单独恳谈。

    戴义等人自然心中都有些吃味,哪怕先前皇帝召见张周,给张周信任,但交谈时也没说要把他们赶出去,今天看起来皇帝只是想找个人聊聊,连他们这些太监都被当外人了。

    “陛下……”

    “坐!”

    朱佑樘也从案桌后走出来,到张周面前的椅子上一屁股坐下。

    张周看朱佑樘的样子,觉得皇帝今天很感性。

    “朕今日在朝上,已让王威宁闲住,回头便会让英国公传话,朕会赐见平江伯陈锐、襄城伯李鄌、武平伯陈勋三人,协同他西北一战,他这两日就会动身了……”

    朱佑樘先跟张周说了有关军事上的安排。

    因为张周是整件事的策划者,说明只在小范围内传播此消息,免得被鞑靼人探知。

    所以连文臣都不知晓。

    因王越去西北是秘密进行,西北军将若贸然见到王越,或还会觉得王越要造反,这就需要都督府配合。

    平江伯、襄城伯、武平伯这三家都不是普通外戚勋贵出身,而是能打硬仗的武勋。

    “另外,朕还打算派一名内官前去督军,你认为谁合适?”

    朱佑樘很认真问询,让谁去当这个监军太监。

    张周道:“臣岂有资格提议?”

    “你可以的。”朱佑樘道,“若只是找西北镇守太监,朕还有些不放心……”

    言下之意,他只想找宫里值得信任的太监,那些平时跟他不接触的镇守太监,虽然比宫里的更懂兵,也更懂西北官场的应酬,但以朱佑樘对陌生人的抵触,很难产生信任。

    张周试着问道:“那不知张永张公公如何?”

    “哦?张永?”

    朱佑樘很奇怪,张周会提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张永。

    张周道:“臣只是以自己的想法做建议。”

    朱佑樘笑道:“朕还以为你会举荐萧敬他们,伱说张永,说起来他好像还真懂一些。朕同意了。”

    张周想了想,这算是给自己找事吗?张永以后在军事上是有一定建树,但始终也只是个中官,说他多懂行军打仗也未必。

    而且张永从正德时期开始,先为八虎,后跟钱宁江彬为虎作伥。

    也不是什么正面角色。

    “唉!秉宽啊,这次找你来,其实朕主要是想跟你谈谈太子的事,你不知道,他手里有一份你画的西北的地图志……”

    朱佑樘便好像倒苦水一样,把自己管教太子不易的事,跟张周说了。

    这些话,显然他从未对他人提过。

    大概这也是他将戴义等人屏退的原因,似乎他只有在张周面前,才肯把这些话说出来,算是一种分享。

    张周听了皇帝的话,大概皇帝对太子不顾学业,却对军事很热衷的事,挺担心的。

    “大明以文立国,马背上的事都有些久远了。”朱佑樘道,“连先皇过世之前,也跟朕说,以后不可穷兵黩武。”

    张周心想,成化帝还跟你说过这个?

    看来当皇帝的也明白,把武将地位提高了,就会出现隋唐那样各地镇守轮番造反的情况,只有把武夫的军权压下去,让文官来治国,才能大抵保证皇权的安稳。

    但以文立国,就会出现军备荒驰的情况。

    张周道:“陛下,太子对于军政方面有兴趣,也有一定的天分,臣看来不应该一味去阻止。让他学一些,并无错。”

    朱佑樘点点头。

    张周没有一味迎合他,而是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就让君臣的对话,多了一些商议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