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孔家叔侄二人跑左顺门前跪着了。

    消息传出,京城中的士子自然是对此议论纷纷,也有想去同跪的,但东厂和锦衣卫可不会给别人机会。

    提督东厂的萧敬亲自将此事告知于朱佑樘,朱佑樘冷冷道:“想跪就跪着吧。还以为秉宽冤枉了他们不成?都学会给朕施压了!”

    戴义显然不想让皇帝跟孔家之间发生矛盾,他道:“会不会是……衍圣公想替兄长认错呢?”

    “事未发生,他就要认罪了?朕倒觉得,他是想让朕摆明态度,若是此事不能命中,让朕惩戒秉宽。朕在朝堂上所说的话,看来他们孔氏一门是没听进去!”

    朱佑樘很气恼。

    这下戴义他们也看出来,皇帝生气是觉得孔弘泰此举简直是在打皇帝的脸。

    皇帝都在朝堂上说了,只要事不发生,皇帝也不想追究。

    结果你孔弘泰就带着侄子来跪,看似是在认错,但其实就是想展现给天下人看,我们孔家是不受欺负的,哪怕皇帝说不追究,我们也想把事闹大,让全天下的读书人来给我们做主。

    戴义对此就没法说什么。

    倒是萧敬慧眼如炬,进言道:“陛下,奴婢看来,这位衍圣公应该不会……逆陛下之意而为。”

    “何意?”朱佑樘皱眉。

    你个萧敬长本事了,居然敢反驳于朕?

    戴义赶紧给萧敬打眼色,意思是你会不会审时度势?皇帝正在生孔家的气,你还敢出来替他们说话?

    萧敬道:“陛下,奴婢看来,衍圣公此举不过是想展示此事与他无关,以在事情真发生之后,不被孔氏一族所迁怒。他应该很清楚陛下对张先生的信任……听说他今日明知张先生不在府上,还亲自到府,有拜会和求策之意。”

    “是吗?”

    朱佑樘先前还略显生气,闻言则不由一笑,氛围瞬间就没之前那么紧张压抑。

    戴义心呼,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

    他赶紧顺着萧敬的话意道:“陛下,您看是不是现在马上把人给请走,免得事态进一步扩大?”

    朱佑樘道:“不必了。让他们叔侄跪到明日早朝……料想若是昨夜事已发生的话,明日一早消息就该传来。到时他们不想赔罪,也得赔罪了!”

    戴义一听。

    皇帝这是对孔弘绪放火的事非常笃定啊,难道说……皇帝已经下了绊子,哪怕孔弘绪没打算放这把火,东厂和锦衣卫也能借势让这把火烧起来?那可真就是……跟谁讲理去?

    ……

    ……

    翌日。

    早朝之前,众大臣路过左顺门时,见到孔弘泰和孔弘绪还跪在那,有想上去劝的,却也在这时候都不敢贸然行事。

    也有在等着内阁大臣和尚书级别,尤其是跟孔弘泰交好的人去劝,但显然那些顶级文臣也没法在事情有确切结果之前过分表态。

    朝议。

    朱佑樘坐在御座上,听着大臣有关朝事的奏禀,当天主要议题是南京地方军务和江浙等处受灾、征粮问题的。

    刘健实在不忍心,也不想把皇室跟孔家关系闹僵,趁着户部奏事的空当,走出来道:“陛下,如今衍圣公还在宫门前跪着,是否派人请他回去?”

    朱佑樘道:“朕也于心不忍,更不想以未发生之事而计较。但很多事朕不方便亲自去,要不刘阁老指点一人前去劝说一番?”

    刘健闻言很尴尬。

    他给皇帝出难题,皇帝就把皮球题还给他。

    让你刘健没事找事,孔家叔侄要跪,你内阁首辅这么紧张,不会是想联合他们叔侄给朕施压吧?

    “朝议继续……”

    朱佑樘脸色仍旧很阴暗。

    一直到朝议快要结束时,当天没露面的萧敬快步过来,急匆匆走到朱佑樘耳边说了什么,下面奏事的兵部尚书马文升也停下来。

    朱佑樘点了点头,那脸色就好像是早就知道会这般一样,轻咳一声道:“诸位卿家,刚从山东传来的消息,说是前日里,宣圣庙有人纵火,已被锦衣卫拿下,并移交给地方官府审问,正追查元凶。”

    “啊?”

    在场大臣尽管料到可能有此一辙,但在事情确定发生之后,他们还是感受到一股背脊发凉的寒意。

    真被张周言中了?

    还是皇帝或是地方官府借题发挥?

    抓到纵火之人,应该不会是孔家老大亲自去放的火吧?那就是孔家人?还是不相干人等?怎么证明此人就是孔弘绪派去的?

    李东阳走出来,他最先表态道:“陛下,此事是否应该审慎待之?若已未起之火论罪,还要扩大牵连的话,只怕会令朝野生事端。”

    这话听起来,像是李东阳在为孔家说话。

    但朱佑樘却感觉……李东阳这分明跟宫外跪着的孔弘泰一样,都是在尽力撇清关系。

    李东阳此时越帮忙,越显得想落井下石。

    朱佑樘道:“火势已起,不过只是烧了宣圣庙的一个偏殿,擒获纵火之人查问乃孔氏族人,用了桐油和柴草,可以正大光明穿过庭院到宣圣庙前……诸位卿家,你们认为朕还有必要查吗?”

    皇帝也是在以退为进。

    在场大臣似乎也都听明白了。

    如今对孔家来说,那正是黄泥掉裤裆里,不是屎那也是屎。

    有张周的话为先,准确命中了有人将会在宣圣庙纵火,那张周谶言下半段说是孔弘绪找人所为,近乎就可以明证了。

    毕竟抓的人还是孔家人……这总不会是被远在西北的张周收买的吧?

    屠滽毕竟跟孔家交好,连孔闻韶跟李玗的婚事还是他出面促成的,他忍不住走出来道:“即便纵火之人真的跟孔氏有关,那也应该严查到底,以防宵小之人借题发挥,影响朝廷跟孔氏一族的关系。”

    朱佑樘听了之后面色大为不悦,他厉声道:“屠卿家,你是在说朕,还是在说秉宽?”

    “臣……臣并无此意。”屠滽赶紧解释。

    “砰!”

    朱佑樘将面前一件奏疏丢在地上,冷冷道,“朕提前把事言明,还不够留面子?左顺门外那到底是何意?说有人挑拨朝廷跟孔氏的关系……到底是宫外跪着的那个能代表孔氏,还是身在曲阜被秉宽指摘的人能代表孔家?”

    这话带着一股极大的怒气。

    说你们孔家要烧宣圣庙,还真去烧了,天下人一起看了你们孔家人的笑话,现在居然还有人出面为孔家说情?

    还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啊!

    这就别怪朕针对于孔家,正因为你们这群读书人不把朕,不把皇室看在眼里,想着怎么去利用孔家笼络士子,甚至是拉帮结派,朕才会有此念想……这也就别怪秉宽,别说是他不过是预言了一下,没找人去暗中使坏,就算他真这么做了,朕反倒也觉得秉宽是在为朕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

    “既然你们认为应该彻查到底,那就以东厂派人去详查,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各都派人去,一定要一五一十不冤屈任何人,也不能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

    朱佑樘一脸着恼下令。

    这种恼火。

    可以解释为,皇帝提前都把张周的谶言给说出来,结果还是没阻止这场火,皇帝觉得气恼。

    当然也可以说皇帝纯粹就是在生孔家的气。

    或是在生为孔家说话的屠滽和李东阳的气。

    反正你们现在求仁得仁,朕又没派人去栽赃,秉宽也没这么干,难道还怕查?那就查个清楚,给天下人个交代……看最后紧张的人是谁!

    ……

    ……

    朝议还没结束,皇帝便拂袖而去。

    大臣都看得出,皇帝这是真怒了。

    众大臣在出宫路上,早就已经吵翻了天,甚至一些自以为耿直的六科言官,还在指责说是有宵小之人在暗中作恶,借机栽赃和诬陷于孔弘绪。

    这话,连谢迁都听不下去了,他道:“有些话,你们在说出口之前,还是慎重为好。”

    “谢阁老,这是何意?”礼科都给事中涂旦看起来很强势,问道。

    谢迁也知道这些御史言官从来都觉得是讲理不讲情,是可以为真理殉道的人。

    但他并不觉得这群人有多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