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周春生的强烈要求下,哒莎下午就搬进了周家。

    为了让周家人吃到中西合璧的餐食,在哒莎的建议下,周家厨房的一角搭起了个传统的俄式烤炉。

    看着厨房里工人忙碌的模样,周冬凛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

    “这周家不但每个人的身份都扑朔迷离,现在连国籍都五花八门,朝鲜的司机,俄国的佣人,自己中英混血的老婆,当过日本人的前妻的大姐...”

    ......

    1939年5月8日星期一

    下午两点,狄思威路西村班西村展藏的办公室。

    傅雅惠坐在西村展藏的对面,两人用日语互相交流。

    “西村君,昨天下午让你去查的周家新来的俄国佣人有结果了吗?”

    “哈尔滨那边的消息过来了,这个哒莎确实是哈尔滨特别市公署警察局特务股股长普格乔夫的妻子。”

    “为什么哈尔滨的警察局里会有俄国人官员?”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大量的沙俄统治集团向外逃离,有钱有权的都逃到欧洲其他国家,中下层都逃到了中国,以上海和中国东北居多,哈尔滨在中东铁路的重要节点上,那里有差不多3万白俄人,1932年关东军占下哈尔滨后,为了更好的监视苏联以及防止苏共对满洲地区渗透,招募了大量白俄人负责以俄对俄,这些白俄人也想着借我们的手推翻苏联重回故土,工作是格外的卖力。”

    “那这个哒莎的丈夫是什么人?”

    “普格乔夫原本是沙俄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一支哥萨克骑兵小头目,1918年流亡至中国东北地区,带着一伙白俄人在海拉尔到哈尔滨一线做土匪打家劫舍,1932年他的部队被关东军收编,由于他非常熟悉那一带的情况,关东军便让他进到警察局负责针对苏联的工作。”

    “那哒莎家是什么情况?

    “哒莎的父亲是圣彼得堡的商人,十月革命后逃到法国,后来生意失败在1930年的时候带着全家一路辗转到了哈尔滨,到了哈尔滨后生意有了起色,逐渐站稳脚跟。”

    “这个普格乔夫和哒莎是怎么认识的?”

    “1932年底,普格乔夫出任警察局特务股股长,那时候他34岁,之前因为一直过着流亡的生活,所以没有娶妻。在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一楼的餐厅举办的升迁宴上,普格乔夫对临坐的25岁的哒莎一见钟情,随后便展开了疯狂的追求,不知道是因为真爱还是因为给家族生意寻找靠山,哒莎很快便答应了普格乔夫的追求,两人于1933年六月成婚。”

    “那普格乔夫是怎么死的?”

    “在哈尔滨火车站站前的车站街上的大和宾馆被人刺死!”

    “刺死?什么人干的?”

    “没找到凶手,外面传的是情杀,宾馆的前台说房间的登记人是一个俄国女人,不过留的身份信息都是假的。”

    “什么时候的事?”

    “1937年10月16日晚上死的,尸体是10月17日早上被客房服务员发现的。”

    “1937年10月?周春生什么时候回上海的?”

    西村展藏站起身,从身后文件柜最下方拿出一个文件袋。

    打开文件袋后从里面拿出一摞纸,翻了几下后指着上面的一行字:

    “1937年10月23日到的上海。”

    傅雅惠伸手,西村展藏将那一张纸递给她。

    【

    ...

    1937年9月12日周春生向新京警察厅提交辞呈;

    1937年9月14日辞呈获批办理交接手续;

    1937年10月15日交接完毕正式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