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939年5月26日星期五

    自黄妈离开后,周家平日里白天只有雪莉、刘管家和哒莎在家。

    刘管家也经常外出办事,两个人开伙实属麻烦,雪莉便经常拉着哒莎一起外出吃饭。

    今天刘管家又不在家,在哒莎的建议下两人一起步行十分钟去了霞飞路792号的俄餐厅——库兹明花园餐厅。

    十月革命后,逃到上海的白俄人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少部分在公共租界的四川路(今四川中路)及老靶子路(今武进路)一带;

    大部分集中在霞飞路重庆路段至亚尔培路段中间。

    由于白俄人大量聚集,霞飞路上的这一段路被上海市民称为【罗宋大马路】,而这些白俄人都称它【涅瓦大街】。

    最多时整条马路上开了一百多家白俄人的商铺,光俄餐厅就是四十多家。

    这些俄餐厅分成两个档次:

    高档的俄餐厅从厨师到服务员全是白俄人,很多厨师都是之前为沙俄贵族和皇室服务的。

    中低端的俄餐厅服务员会夹杂一些白俄人,而厨师则是清一色闯关东去海参崴或者哈尔滨的山东人。

    今天雪莉和哒莎去的库兹明花园餐厅就是前者。

    进了餐厅就是哒莎的主场,在这种全是白俄厨师和服务员的餐厅里,俄语和法语是主要交流语言,而国语和英语简单的沟通还行,稍微复杂点就比较吃力。

    (

    法国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俄罗斯影响非常深,所以在沙俄时代白俄贵族在社交场合都以说法语为荣。

    当时法国国内对于沙俄的这些贵族一直抱有歉意,他们认为如果不是《俄法协定》将俄国卷入一战,俄国就不会爆发十月革命,所以当时的法国以及法租界是对这些逃亡的白俄人最为照顾的地方。

    )

    两人选了一层靠花园的窗口位置坐下,一个白俄男服务员夹着两本菜单走了过来。

    服务员将两本菜单分别递给雪莉和哒莎,雪莉发现她拿到的是中英双语菜单而哒莎手里的是俄法双语菜单。

    民国新亚粤菜馆菜单

    菜单尾页

    雪莉简单翻了两下便将菜单合上:

    “哒莎姐,你点吧,你专业,我反正什么都吃。”

    “好,到这里了当然要吃正宗的俄国宫廷菜,指定不能点那些大兴的山东俄菜。”

    (大兴,上海话假冒伪劣,不正宗的,源自英语dashy,浮华,夸大其词的意思)

    “哟,哒莎姐,你才来几天大兴都知道啦。”

    哒莎笑道:

    “买菜的时候老听他们说,时间长了就记住了。”

    说完哒莎指着菜单用俄语对男服务员问道:

    “你这个红菜汤正宗吗?不会是山东帮用卷心菜和番茄酱调的那种罗宋汤吧。”

    “小姐,我们这的红菜头是跟货轮从东北拉来的,绝对正宗,你就放心吧。”

    “行,那来两碗。”

    哒莎一边翻菜单一边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