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陈威廉和王书宁打的借款而不是参与投资的主意,其实他蛮中意的,借款比较轻松,不管赚多赚少,连本带息还回来就是了,投资就需要操心所有环节的事情,粗略评估,在九龙城寨投资地产应该不太可能带来大几倍乃至十数倍的回报,反正他是想不出来该怎么赚到十倍以上。

    既无暴利之可能,借款模式的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相比在九龙城寨搞地产,其实他更看好另一个生意,那就是在城寨里建立一所综合性医院。

    港府不承认内地的医生资格,也不认可中医,从内地过来的医生想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混饭吃,只能去九龙城寨,在席间他已经旁敲侧击过,王书宁说城寨里面有不少牙医、西医、皮肤科及中医开诊所,生意都还不错。

    吸纳各科医生中的精英,盖一栋干净整洁的医院,招一批温柔漂亮的护士,从形象上和其他小诊所区别开,在收费上又可以比小诊所稍低,相信可以把大部分生意都抢过来。

    另一方面,社团经常火拼,估摸着每天都有人被砍伤,这些人正规大医院是不可能去的,只能找黑诊所救治。

    这个生意也要争取把它抢下来,直接找社团坐馆去商谈,给他们超级VIP待遇,治疗费打一狠折,逢年过节再送点礼,若有伤重不治,视治疗费多寡,可以送纸折的房子、妞,也可以送乐器班子、哭丧大孝子。

    临死前,想来上人生最后一炮也是可以的,跟王书宁商量一下,每天派一队妞在医院三班倒,二十四小时待命,只要价格收贵一点,相信他肯定乐意。

    总之,只要有利润,一切都好说,一定要以人为本,和城寨外面拿不到红包没好脸的正规医院形成鲜明对比,把医者父母心发扬到极致,无愧希波克拉底誓词。

    冼耀文一边推想构思,一边在地图上画着线路,医院不但要坐等病人上门,还要主动出击到城寨外面拉客,救护车要搞几辆,但必须独立运营,且不能以救护车的名义,攻击性不能太强,最好用慈善进行包装,以给病重弱势群体提供义务代步服务的名义来运营。

    写写画画好一阵,他确定开医院绝对是个好主意,不愁生意也不用交税,挣的钱两成用来喂坐地虎的血盆大口,八成可以装进自己口袋。

    “就是树大招风,正规医院的股东们肯定会视为眼中钉,一两年顶得住,三四年就不好说了。到了最赚钱的节点就要考虑把大部分股权套现,拉更多的股东一起扛住压力。彻底脱手的时候,能不能赚到两千万?”

    冼耀文揉了揉太阳穴,把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一个个在脑子里过一遍。

    思索间,一双柔荑搭上他的肩膀,一下一下地揉捏。

    “今天回来这么早?”冼耀文不用回头看,肩膀上的触感就告诉他不是王霞敏。

    “阿Sir有事,提早下课。”

    “哦。”

    冼耀文不再多言,静静地享受着郑月英的揉捏。

    过了好一会,郑月英轻声说道:“我和林经理已经去过工厂附近的村子,统计了村民一年四季会种的蔬菜,大致的数量也统计了。”

    “明天晚上我看看,圈定几个村子,你再去谈谈长期供菜,只要菜好,价格又实惠,我们就长期收他们的菜,也算是造福乡里了。”

    郑月英的一只手上移,轻按冼耀文的后脖颈,脸上的表情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有个疑问。”

    “说。”

    “这几天我和林经理为了食堂的事跑了不少地方,花了不少精力,为了一点吃的大费周章,会不会太小题大做?工人能吃饱就行了,需要考虑那么多吗?”

    冼耀文轻笑一声道:“我不给你住,也不给你吃喝,只让你拼命干活,你自己琢磨一下,大概几天会下狠心弄死我。”

    “我们说的不是一回事。”郑月英蹙了蹙眉,说道。

    “本质上是一回事,说的都是付出与收获。”冼耀文晃动一下脖子,“你坐下,站我后面说话难受。”

    郑月英依言坐到饭桌的对面,拿起桌上的茶壶给冼耀文倒了一杯水。

    冼耀文把水杯往边上挪了挪,拿起搁在烟灰缸上的雪茄点上,吸上一口慢悠悠地说道:“母鸡有好有差,差的一年只下一百多个蛋,好的一年下二百五六十个。我们把工人代入母鸡,又给他们设置一个合格下蛋数量的标准,比如说一百八十个,低于这个数字的母鸡,我们不会养,也就是不会招这样的工人。

    一百八十个只是合格,但我想让每只母鸡都达到二百一十个的优秀标准线,我又该怎么做呢?”

    “不达标的辞退,重新招能达到优秀标准的。”郑月英冷酷地说道。

    冼耀文摆了摆手,“不说良知、人心,单从效益上来考虑,你的说法就不可取,做衣服是门手艺,是技术,学需要时间,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没有那么多现成的熟练工等着你去招。

    要说码头上扛包的苦力,可以苛刻一点,爱干就干,不干就滚,有的是人等着卖力气,走了一个,随时能重新招十个。

    乡下工坊里的大师傅,手里有一两门绝技,掌握着工坊的生死存亡,东家跟他说话都不敢太大声,伙食也要和东家看齐,甚至吃得更好。

    说回母鸡,我们想让母鸡达到优秀,暂时没办法进行高频率……频繁地优胜劣汰,招一帮天生就达到优秀水平的母鸡回来,我们可以做的是让母鸡吃得精细一点,心情好一点,这样才会多下蛋,下好蛋。”

    “不怕她们蹬鼻子上脸?”

    “怕,怎么不怕。”冼耀文呵呵一笑,“人嘛,都是贪婪的,吃了五谷想六谷,吃完六谷,就该琢磨吃我这个东家的骨血了,总有一天,赚的大头得给她们,我只留下小头她们才会满意,心狠的可能一个子都不给我留,还惦记我再掏点老本出来。”

    说着,冼耀文摆摆手,“这些是以后要面对的问题,可能没到这一步我就不干工厂了,工厂不好干,但凡有其他生意可选择,还是不干工厂的好。

    先不说这个,你在我这里待了有一段时间,现在也开始做事,我应该给你算一份工钱,我给你出道题,答得好,你的工钱会高点,答不好,你算学徒工,一天只给你一元钱。”

    郑月英正襟危坐,“先生,请出题。”

    “好好想一想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工人变成大师傅,而是成为码头上扛包的苦力,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太难,从你在做的事去思考。”

    “我在做的事?”郑月英嘴里咀嚼着陷入沉思。

    “夜了,不急着思考,先回自己屋去,明天晚上告诉我答案就行。”

    郑月英没把冼耀文的话听进去,机械地答应一声,人站起身,一路思考着往另一边的房间走去。

    冼耀文把医院的事情先放下,人来到走廊里,透过窗户眺望远方,脑子里开始捋明天的谈判思路。

    不管是文胸还是衬衣,都是复制性非常强的商品,一旦他打开局面,见这里有甜头,跟风投身制衣行业的人肯定不会少,这个没法阻拦,只能被动等待竞争,被动等待赚钱的难度提升。

    不过,跟风也会带来牟利的空间,想开制衣厂就离不开缝纫机,送给兄弟国际一套全新的业务模式,以换取缝纫机的代理权,从跟风中赚取第一笔利润。

    这是第一步。

    等跟风的把工厂开起来,挑一家规模较大、跟得较紧的进行重点打击,控制好打击节奏,配合中华制衣的产能扩张速度,在最合适的时间把对方干倒闭,以超低的价格吃下对方的生产线。

    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等一等郑月英的答案,她要是回答的好,细节大概就要留给她去雕琢了。

    求贤若渴却又求而不得,冼耀文不得不向下兼容,对郑月英寄予更大的厚望,希望她能担得起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