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两月时间,匆匆过去。

    京师,文渊阁中朱元璋被埋没在各地文书之中,焦头烂额,乐在其中。

    司礼太监方正化轻不上前,先是行了一礼,轻声道:

    “皇上,福王归京请见。”

    朱元璋没有太大反应,朱柏归京的事儿他早就通过各种途径知道的清清楚楚。

    他手中的谍网组织庞大的堪称恐怖。

    如果他想。

    就算是朱柏归京途中,每天睡了几个时辰,做梦打没打呼,磨没磨牙也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小子一出门就是两个月,宣他进来。”

    “诺!”

    方正化退出文渊阁,此时朱柏已经等在殿外。

    在他身后,还有一个五花大绑的独臂男子,绳子的一头被拽在福王手中,最里面绑着一块棉麻。

    “福王殿下,皇上宣您进殿。”

    朱柏点了点头,随即抽了抽绳子,就要拉着康麻子一起进去。

    “福王...且慢。”

    “嗯?怎么了?”

    “皇上说宣您进殿,并未说召见此人。”

    朱柏转头看向这名太监,狐疑道:

    “陛下说不见此人了吗?”

    “没有。”

    “你可通报说我带着满清建奴亲王多尔衮前来?”

    “没有。”

    “那你为何不说?”

    “福王只说请见陛下,未曾说要携带他人。”

    “我带人到殿外了,你都不和陛下知会一声?”

    “福王带人入宫时,陛下已知。”

    朱柏眉头皱了起来。

    “你叫方正化?”

    “正是,福王殿下请进殿吧,莫叫陛下等久了。”

    朱柏深深的打量了一下这个方正化,一副见鬼的模样。

    “你不让本王带人进去,抓紧了,人要跑了为你是问。”

    一把将绳子扔到方正化的手中,一挥袖子把手背到了后面,柏里柏气的进了殿中。

    ...

    文渊阁,既是大明的图书馆,又是档案馆。

    无数典籍,浩如烟海。

    朱元璋这阵子经常在此地批阅各种文书,实在是明末的事情过于庞杂。

    各地天灾不断,气候异常,粮食减产...

    面对这么个时局,有没有什么特别用的顺手的大贤臣子,老朱几乎什么事儿都要自己过一遍。

    “陛下,臣回来了。”

    朱柏上走到近前,看着堆成小山的文书也是一阵唏嘘,心里面闪过一个念头。

    这京师不能呆...办完事儿得赶紧跑~

    朱元璋抬起头,伸了个懒腰,收起了那副生人勿近的面孔。

    “这没外人,叫爹。”

    “爹,你怎么还把贴身的太监换了,那个方正化哪是正化着呀,简直是食古不化啊。”

    “哟~少见啊,这方正化怎么得罪你了?”

    “得罪,得罪的透透的。”

    朱柏走上前,跳坐到了朱元璋的桌案上,拿起他的茶壶杯子也不用直接喝了起来。

    “那他娘挺好,能让你吃瘪的主儿,才配在咱手底下当差。”

    “爹,王承恩八面玲珑,对你也忠心的很,你换这么个一根筋的在身边,没事儿吧你。”

    “你跟谁说话呢,没大没小!”

    “行行行,又来劲了。”

    “哼!”

    朱元璋傲娇的哼了一下。

    “区区一介阉人,咱用得着他八面玲珑?”

    “宦官就得有个宦官该有的样子,那王承恩事太多,话太多,不该操心的事情瞎操心,咱要不是念他忠心,咱就砍了他!”

    “是是是,您说的都对。”

    给老朱头顺了顺气儿,一边拍他的后背,一边道:

    “多尔衮我给带过来,确认过,康麻子,见见不?”

    朱元璋的脸朝着朱柏急转过来,嘴角开始展开。

    “你小子有本事啊,不光又给咱钱袋子整鼓了一回,还把康麻子给逮了,咱得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