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屋外,李典领着一群李家仆从端着已经准备好的饭食随即便走了进来。

    那当中最瞩目的,便是刚刚李瑜吊起来的那条大鱼。

    “主公今日来的巧,瑜还是头一回钓到如此大鱼,今日正好招待主公了!”

    李瑜开口,曹操眼神亦是盯着眼前的大鱼赞叹。

    “这般大鱼,确是少有一见,今日倒真是曹某的好日子啊!”

    曹操眼中含笑。

    今日不仅仅是收拢了李瑜这绝世猛将一般的人物,更有如此大鱼可供享用,确实是他的好日子啊!

    边上,听到自家小叔称呼。

    刚刚进来的李典,一瞬间便明了了。

    看样子,小叔这是已经确定好选择曹操出仕了。

    不过。

    他有些不懂的是,既然小叔早就确定好了,为何还要如此大费苦心。

    眼前这小筑,便是自家小叔三个月前在得知曹操成为兖州牧时,急忙忙让人建造起来的。

    望着李典略有些不解的眼神。

    李瑜只是笑了笑,并未解释。

    待到过几年,他自己就会悟透这其中的门道。

    出仕这种事情,哪里那么简单!

    身为一个谋臣,自然要有自己的风范。

    这年代,但凡家里有点底蕴的士人,谁没有在外面吹嘘自家的名声,亦或者自家子侄的名声。

    那颍川荀氏,还不是天天在外面宣扬自家的名声。

    什么荀氏八龙,没人在外面宣扬,谁知道呢?

    还有荀彧那小子,年纪轻轻。

    就跟人见了一面,后面就被吹什么王佐之才。

    其他士人,亦是数不胜数。

    虽说自家李氏比不上荀氏那种流传已久的大家族,但该有的格局,他李家也是要有的。

    而这,也是李瑜为何两年前便开始宣扬自己声名的原因。

    要知道,身为一个谋士,名号可是很重要的。

    诸葛武侯的名声,难道是靠他自己在卧龙岗种地,种出来的?

    还不是亮子隔三差五结交好友,让那些好友在外面宣传出来的名声。

    荀家也是一样。

    换到他李瑜身上。

    自从决定成为一个谋士起,李瑜便做好了一切准备。

    几年前,他便早早和大儒郑玄互通书信,两年前更是直接亲自前往拜访。

    而也正是从拜访郑玄后,他的名声才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