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天康元年,三月。

    侯胜北待在安成王府上,足不出户。

    陈蒨不死,他就不便抛头露面,做出多余的行动打草惊蛇。

    毛喜再次教会了他一项新的技能,分析人脉。

    这是一件工作量庞大,枯燥却有意义的事情。

    孟子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血亲、姻亲乃至世交等关系,连接成一张人脉网。

    家分大小,于是有大姓豪强,世家高门。

    兄弟亦会反目,夫妻形同路人,彼此关系需要一一探究,加以标注。

    有时不起眼的一条关系,可能就隐藏了巨大的价值。

    “很快你就会明白的。”

    毛喜如此说道,让他先从兰陵萧、琅琊王、陈郡谢等南朝顶级的大姓着手。

    吴郡四姓:顾、陆、朱、张。

    吴兴五家:沈、龙、施、水、姚。

    还有义兴周氏、阳夏袁氏……建康城内的关系错综复杂,多着呢。

    侯胜北心想,在毛喜的脑子里,大概已经形成了这么一张网了吧?

    整理兰陵萧氏,当一个个名字从笔端落下,他还是有些小激动的。

    这就是萧妙淽的一族呀。

    南朝齐梁这一房,出自东晋淮阴令萧整,也就不过是一个小小县令。

    经历四、五代人,一跃成为顶级高门。

    要是把现在的后梁给算上,陆陆续续出了十五、六個皇帝呢。

    兰陵萧氏如今皇帝是没得做了,以后宰相没准还有可能出几个……

    -----------------

    除了完成这份作业,侯胜北还冷眼旁观朝堂和军部的人事调整,思考推敲其中含义。

    调动频繁,说明日子近了。

    云麾将军杜棱迁翊左将军、丹阳尹,接替到仲举,负责京畿诸事务,此为其一。

    左卫将军周宝安以本官领卫尉卿,进号仁威将军。卫尉统率禁军守卫宫禁、宫门及宫墙,徼巡宫中,此为其二。

    中军大将军徐度以甲仗五十人,入值殿省,此为其三。

    军师将军、中护军沈恪独率一营以备万全,此为其四。

    徐度、杜棱、沈恪三位陈霸先时代的老臣,守护陈蒨的最后时刻,确保太子平稳登基。

    ……

    侯胜北在等待那一天到来之时,免不得和安成王府的文武僚佐交往,结识了几位新朋友。

    中记室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

    北地傅氏乃是名门高姓。

    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奉诏责问截杀大汉使者的楼兰、龟兹国王,并杀死匈奴使者。

    傅介子又携黄金锦绣,于宴席间斩杀楼兰王,立质子为王,封义阳侯,名显当世。

    所谓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东汉傅燮,严拒十常侍赵忠。

    凉州军叛,北地胡骑数千随贼攻郡,皆夙怀傅燮恩德,共于城外叩头,求送其归乡里。

    傅燮不肯退去,坚守孤城,最后壮烈殉国。

    不过传到傅縡这一代,他都没见过祖籍的北地风光是何等模样,反倒是侯胜北给他描述了一番塞上景色,听得傅縡唏嘘不已。

    傅縡说起自己的经历,王琳闻其名,引为相府记室。王琳兵败之后,他随郢州守将孙瑒还都,召为撰史学士。

    陈顼出任司空,傅縡任记室参军,迁中记室,撰史如故。

    傅縡笃信佛教,师从兴皇惠朗法师,受教《三论》,尽通其学。

    有位大心暠法师著《无诤论》问难,傅縡则作《明道论》释难。

    佛经的长篇大论,妙语机锋,侯胜北是听不懂的,不过其中有一条,他颇为认可。

    大心暠法师《无诤论》认为要从内而外,内心不起偏执之心,外在才能做到与他人不起诤讼烦恼,从而达到无诤的境界。

    如果为了追求结论,抛弃了无诤之心,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傅縡《明道论》则认为不应纠结诤或不诤。如果不诤,怎么知道何为本,何为末?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前后犹如彼此,凡事都是相对而言。

    这话颇对侯胜北胃口,事情都是相对的,反复推敲才知道真相嘛。

    而且真相随着立场角度的不同,很可能千人千面,没有一定之规,需得辩证来看。

    他觉得佛学就该像傅縡这样追求精义,要是成为囤积财富,逃避赋税徭役的工具,那就太可惜了。

    ……

    安成王府掌兵的司马樊猛,字智武,武州刺史樊毅之弟。

    樊猛人如其名,据他说兄弟俩都是猛将。

    当年征讨侯景支援台城的青溪之战,自旦讫暮,与叛军短兵相接,杀伤甚众。

    萧绎和萧纪的那场荆蜀大战,正是樊猛率领部曲三十余人登船,震住数百名左右亲卫,斩杀了萧纪父子三人,立下大功。

    自王琳兵败,兄弟二人率部曲投了太尉侯瑱,辗转加入了安成王的麾下。

    樊猛大了侯胜北十余岁,正当壮年。

    武人之间交往单纯,不外乎较量些弓马,谈论些军略。

    知道对方不是无胆草包,再喝上一顿酒,就成了朋友。

    一文一武,都是来自王琳旧部,侯胜北觉得王琳对本朝的人才贡献还真不小。

    ……

    还有一位,乃是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太常卿周弘直之子周确,字士潜。

    其父周弘直也是在王琳兵败后,回归了本朝。

    周确担任安成王限内记室。

    限内者,定员之内的意思,他是凭自家本事领的此职。

    周确容仪甚美,宽大有行检,博涉经史,笃好玄言,深得伯父周弘正钟爱。

    周弘正就是侯胜北原来在国子学的老师,那位善于占卜预言的国子祭酒。

    正是他前往北周,历经两年的交涉,终于迎回了安成王。

    周弘正在北周与王褒等南朝旧人互通音信,彼此诗歌相酬赠答。

    王褒不仅作诗,而且做赋致书,大发感慨:白云在天,长离别矣,会见之期,邈无日矣。(注1)

    周弘正则回复:江南燠热,橘柚冬青。渭北冱寒,杨榆晚叶。土风气候,各集所安……犹冀苍雁頳鲤,时传尺素,清风朗月,俱寄相思。子渊,子渊,长为别矣!

    北周的士林清贵,逍遥公韦敻也与周弘正相见。彼此谈谑盈日,恨相遇之晚。

    后周弘正频请韦敻至宾馆,经常赴约。

    周弘正临别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讵肯来。”

    高风雅致如此。

    周弘正迎回陈顼,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慈训太仆。

    周氏兄弟,在朝廷的实权未必有多大,威望却是极高,于士林中更是如此。

    ……

    然后终于到了三月己卯这一天。

    陈蒨下诏: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司空安成王陈顼任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