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天,王定难得入宫,和刘协说了杨修修造水车之事。

    后面都不需要王定请赏,朝中的那几个大臣,就已经纷纷开口了。

    杨修可不是无根浮萍,在朝中可是还有一个做太尉的老爹。

    对于杨修这段时间,去做那什么典农校尉,杨彪原本还是有些怒其不争的。

    也是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理会杨修。

    但是这水车出来,杨彪顿时就忘记之前的不快。

    典农校尉还是能做出成绩。

    除了金银赏赐外,还给杨修弄了一个农博士的头衔,另外也是加封都阳亭侯。

    或许天天与农夫待在一起,确实拉低了杨修的身份地位。

    但是水车的作用,聪明人都知道。即使原本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人物,也能因此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至于杨修,史官更是不吝笔墨,将杨修祖孙三代都好好的介绍了一遍。

    很快渭水旁,出现了一架又一架的水车,每天都有人前来观看。

    只是换了一批人,农夫们可没时间浪费在这里,他们每天都很忙碌,没多少休息的时间。

    而是城内的人,听闻之后,特意出城一观。

    只是一架水车,或许不觉得什么,但是看着数十架水车,不断的将渭水提取上来,这景色,也足以壮观。

    还有好些个士子,看着水车赋诗一首。

    渭水虹吸,雨神之功,上顷下流,田家无忧。

    靠着渭水,有水车之利,今年的关中,再不用担心有旱灾。

    一架水车,足以灌溉上百亩的田地。

    杨修又在发动人群,继续修建水渠,从渭水提取上来的水流,从从渭水边上,经过十数里,流到长安城的城门前。

    每个在田间劳作的老农,黑黝黝的面孔,总是能够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他们不怕累,不怕晒,只望他们春日播下的种子,等到秋天的时候,可以结出累累果实。

    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的盼头了。

    每年的春天,将种子播下,不说天灾,很多人都没等到秋收,人就已经没了。

    现在不一样了。

    人有了盼头,在苦的日子,也能不会觉得累。

    王定如定海神针,令长安城内外的百姓安心。

    没有体会过董卓乱政,西凉兵烧杀抢掠,就不会明白现在生活的难能可贵。

    每个人都很珍惜,不想再回到过去。

    王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很平常,微不足道的事情。

    但是在百姓心中,王定已经是明主了。

    这个时代,习惯了被压迫的百姓,不需要特别对他们好,只要一切赋税处于正常,就能让他们感恩戴德。

    何况,王定还降低了赋税,还给他们田地耕作。

    有耕牛租用,还有水车灌溉。

    对比之前的几十年,今年真的太幸福了。

    让很多老农,都仿佛是在梦境中,或许只有仙境,才有这样的画面。

    层次不一样,每个人想象中的仙境也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