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2542章寇准拜相,何如?

    王府。

    得知丁谓自请的事,王钦若恨不得大宴宾客,好好庆祝庆祝。

    这家伙,终于自食其果了。

    往后,他可得好好给丁谓穿穿小鞋。

    不怪王钦若心眼小,而是丁谓做的太过分,王钦若被贬黜期间,丁谓可没少给他穿小鞋。

    天禧末年,张知白知应天府时,丁谓就暗中打过招呼,想要张知白好好‘招待’王钦若。

    不过,张知白并没有那么做。

    事后,丁谓觉得张知白落了他的面子,于是便将张知白调到了亳州。

    知应天府和知亳州,虽然都是知州级别,但论地位,两者可差远了。

    前者是三京之一的府城,而后者只是普通州府而已。

    王钦若的为人虽然不怎么正派,但旧情什么的,他还是念着的。

    张知白能在他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这情分,他一直记着。

    待到丁谓正式离任后,他便准备寻个由头,将张知白召回京师。

    这么做,一来,能够还人情,二来,也可以向旁人昭示,他王钦若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最后,他还能够通过提拔张知白,以此来拉拢张知白。

    张知白是太宗端拱二年(989)的进士,资历很老,而且他幼时家境贫寒,是起于微末的寒门。

    同时,他也是天下寒门士子的表率之一。

    在士林,尤其是寒门圈内,张知白的号召力很强。

    另外,张知白为官清廉,是朝中有名的清流。

    其次,张知白是一步一步从地方升到中央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知白很喜欢提携后辈,官场沉浮数十载,受过他恩惠的官员,不知有多少。

    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晏殊了。

    而不知名的,如富言这类官员,更是难以计数。

    因此,提拔张知白,完全符合王钦若的利益。

    如果机会合适的话,王钦若甚至想推荐张知白为相。

    大中祥符年间,张知白便官居权御史中丞,参知政事。

    天禧二年(1018),因为同时任宰相的王钦若,政见不合,张知白主动请辞,以刑部侍郎衔,出知地方。

    此时,张知白虽然还没有还朝,但王钦若已然给他的仕途安排好了。

    过段时间,他再寻个由头,想办法将丁谓的铁杆任中正贬出京师,如此一来,参政的位子便空了下来。

    然后,他便举荐张知白为参政。

    等张知白在参政的位子上坐个一年半载,再将对方推到宰相的位子。

    当然,如果有机会,王钦若也不介意省略掉参知政事这一环,直接推举张知白为副宰相。

    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时间拖得越久,变数就越大。

    论资序,张知白可不是宰相的第一候选人。

    依照先帝异论相搅的为政方针,新的宰相多半会出于北方士人。

    一南一北,才是平衡之道。

    ……

    ……

    ……

    宝慈殿。

    傍晚。

    李杰例行来到宝慈殿给刘娥请安,随着刘娥渐渐退居幕后,少了朝堂上的那些明争暗斗,刘娥的气息也愈发的平和了。

    最近这一年,闲暇之时,刘娥要么看一看史书,要么逗弄一下许氏的女儿。

    日子,过得好不悠闲。

    请安结束,李杰并没有和往常一样直接离开,而是留在了宝慈殿,准备在这里用晚膳。

    毕竟,接下几天,他得斋戒,没法来宝慈殿请安。